3+证书考试|怎么写一篇好作文
2019-06-02 14:18:57 来源:广东睿博教育 评论:0 点击:
一篇好作文是怎么处理的?
审题立意及范文: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
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高山上终年都覆盖着皑皑白雪,这些雪,远看上去如同一个庞大而坚固的白雪帝国,坚不可摧,然而积雪越厚,下面的雪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。当这种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,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,比如动物的奔跑、滚落的石块、刮风、轻微的震动,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,都足以引发一场大型雪崩。
雪崩时是一场壮观的灾难!
可是当雪崩发生时,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。
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?请据此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解析审题:
1.立意限制。“可是当雪崩发生时,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”,考生必须思考的问题是,是不是这些雪花真的没有责任?这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,决定了考生立意的方向。没有这个句子,从压力、量变质变、责任、个人集体、外界诱因等方向上立意都是切题的,但有了这个句子,立意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。如果忽略这个句子,只抓住雪崩的原因而大谈压力和量变质变,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;如抛开材料谈压力和量变质变,则视为偏题。
2.内容限制。考生审题时务必要读懂材料的内容和含义。这是一则寓言性材料,考生在行文时要能由此材料联想到社会、人生,而不能局限于就事说事。
参考立意:
1.雪崩时,没有一片雪花曾经无辜。
2.雪崩时,每一片雪花都要反思。
3.事必关己,人人有责。
4.无尽的人,都与我有关。
5.不做与世隔绝的孤岛。
范文: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
《自由在高处》的作者熊培云说:“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,每个人都在同流合污。”压垮坚不可摧的白雪帝国的是一片雪花的微弱重力,灾难面前,没有一片雪花可以幸免,没有一片雪花堪称无辜。覆巢之下,岂有完卵?众人沉默导致的悲剧不可胜数。
雪花的罪过之一,在于在本该惩恶扬善的场合都选择了沉默。高铁霸座男霸占座位,出言不逊,忽视规则,可同车的乘客却无一人挺身而出,伸张正义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乱象饱受诟病,可究竟哪一位公民在目睹恶行时出言劝阻呢?更令人唏嘘的是,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,倘若有一人调解矛盾,出言相劝,车上的15人又怎会错过生命的下一站?
造成混乱世风的不是坏人的猖獗,而是好人的沉默。笑而不语或许最可以概括这种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的卓然心态,凡不牵涉己身,又何必像救世主一样伸张正义?你做得不对,但我笑而不语。或许笑而不语者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,因为他们不仅避免了潜在的冲突,克服了言语的暴力,还在相视一笑中体会到智商与情商的双重优越感。可问题是,你的笑而不语,或许克服了个体的暴力,却纵容了群体的暴力,沉默是短浅的代名词,愿“下一个掉入江中的”不是你。
随波逐流,失去自我,“平凡之恶”是时代的悲剧。
雪花的罪过之二,在于身在作恶而不自知,二战后的柏林法庭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典狱长的评价是“平凡之恶”。数年来,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忠诚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,但这不能开脱他刽子手的罪名。二战中日本士兵寄给母亲的照片中,刺刀上挑着从孕妇子宫中剖出的胎儿,自己脸上还挂着孩子般灿烂的微笑。
这种如黑夜般可怖的扭曲,源自阴谋家的刻意煽动,也源自无法挣脱的社会狂热,但归根结底是每一朵雪花对良知的背叛,是平庸和愚昧杀死了道德。
暗中观察,明哲保身,“精明”的利己主义造成社会悲剧。
雪花的罪过之三,在于意识清醒而不为。精明的利己主义者能辨善恶,但他们的善恶观在与个人利益的交锋中从未胜出。面对不善,他们或许会蹙紧眉头,叹一声“然而”,然而一声“然而”,终无下文。精明的小人填满了宇宙,以至于屈原自叹“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”,最终只好“伏清白以死直兮,固先圣之所厚”。英雄的背影,在混恶的背景下显得如此的旷远而孤独。
在这个社会上有两种人,一种叫行动者,一种叫观察者。灾难面前,行动者推诿责任,观察者强加责任,说来说去都是在与自我认同做斗争。可事实是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,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在时代悲剧前的个体责任。
点评:
本文思路明晰,条理清楚。第一段快速入题,初步完成指令,然后从三个角度阐述“雪花”的罪过,最后扣题。从章法上讲非常严谨。
从文章内容看,本文素材丰富,论点鲜明,对材料的思考有深度,看问题有高度,表现了很好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的能力。
从语言上看,本文语言如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,读来是一种享受。
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,能一气呵成,写出如此文章,显示了该考生深厚的写作功力。
上一篇:中职生高职高考前夕,应该多做题还是多看书?
下一篇:高职高考数学考试技巧积累